亲爱的早安Café的老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早安Café线上营业的第28天,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23:43⛅️。
因为在追《机智的医生生活》,忍不住去补了《机智的牢房生活》(申源浩是一位绝对不会让人失望的导演,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超过汤浅政明,日后一定会认认真真地坐下来聊一聊他的作品。),结果又哭又笑,愣是把原本因为逃避选择而持续低落的情绪给拯救回来了。碰巧昨日又和阿颓聊天,发现虽然我们正在看不同的作品,却都心照不宣地发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最最纯粹的让人心之所向的存在,让人产生“啊,原来也有这样的可能性啊!”的想法,甚至会因此内心涌动或莫名落泪。人生的感觉也一下子开阔起来,忍不住想要跳起来大叫一声。这实在是令人惊叹的发现。
无法解释的妖怪的世界
上一次有这样类似强烈的体验,貌似已经是七八年前——那时候我正在看《夏目友人帐》,对于那种充满人情味的妖怪的世界满怀热情,也对不论何时都可以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的夏目无比向往。为此,魔幻题材的小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那个零花钱非常有限的年代我甚至一度入手了斯蒂芬·金的超长篇黑暗塔系列。
那个时期,我对这些让人心生向往的平行世界存在的可能性是坚信不疑的。
然而,现代人已经很难相信妖怪、精灵和魔法、亡灵的存在了,我也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离开了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理性告诉我,现实就是现实,不会因为魔法或中土世界的斗争而改变。所以,当去年夏目的电影上映时,我冲着情怀去电影院看完,却再没有了当年那内心起伏与豁然的触动。虽然不至于失望或难过——因为我们不可能单单靠着想象力活着,我们需要了解社会运行的法则,了解自然的规律——但难免还是会有一点遗憾。
人类之光
奇怪的是,在看《机智的牢房生活》这样充满着现实的残忍与反转的剧情的时候,我却仿佛又再次回到了遥远的那个神秘世界,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机智的牢房生活》讲述了超级明星棒球选手金济赫在一夜之间成为罪犯,进入监狱后在狱中生活发生的故事。在各种考验与折磨下,在不断的失望和与无底线的人性之恶的一次次接触之中,原本简单善良的主角却通过各种“机智”的方法跳出设定的选择,找到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应对之策,并且一次次激发出周围人美好的特质。这种在随波逐流的大环境下“不择手段”地去坚持心目中的真理,宛如激流中的岩石般的品质,以及天才般让人敬佩的创造力与浑然天成的善良不做作,很难用语言描述,却让人忍不住动容,感叹一句:“这便是‘人类之光’啊!”
而在这种人类之光的衬托下,我们看起来如此缺乏方向的忙碌、刻板而焦虑的生活,该显得多么枯燥乏味了然无趣。
心之所向
成为作家、从事科研工作、学习乐器或是坚持某个事业……我们往往很难解释为何想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总觉得有一种深切的召唤,让我们必须这样做。
这种来自内心深层的渴望,就像继承了祖母的友人帐的夏目坚持要将名字还给妖怪们的使命感一样,似乎是一种心之所向。这种向往并不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也不会像欲望一样带来羞耻感(对某人某事的欲望会迫使我们承认自己存在某种自身不具备却无法轻易获得的东西,从而感到羞耻)。而是一种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即使不被理解也没什么好说的渴望。
因为人类有这样的向往,对于那些能够鼓励我们坚持心之所向的“人类之光”便会自然而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再次感慨,人类之光就是这样神奇的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和呵护的存在。)另一方面,这也解释了我们为何如此逃避选择、对当下的生活不满以及没有勇气承担风险,继而引发焦虑和各种不安。
如果没有可以为之向往的东西,如果没有可以坚信的东西,那么每一次的选择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并不是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的途径,而是必然会导致某些损失的事情,因而我们会用拖延来逃避选择;我们也会容易怀疑别人做事的动机,有时甚至怀疑我们自己的动机:如果看到别人行善,也许会忍不住想,他是为了名声或者他自觉高人一等才这样做——因为不想被落下而总是出于压力被动地做事,自然也会渐渐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
抽象和单调的危险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看不清心之所向呢?
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觉得自己父辈或祖父辈们更加容易感到满足,更加能够纯粹地坚持某件事情,或是相信“傻人有傻福”,单纯的人总是生活得更加开心一些。实际上确实是这样,知识或者说抽象的思考使我们能够看到一些东西,但是也同时会使我们更容易忽略掉一些其他的东西。
方案、蓝图、纲要、草图以及某种尽最大可能简化的抽象画法,是抽象分析思维的顶点,我们对世界的丰富性则可能作为罚金流失掉。 除非我们学会了尊重存在的认知、带有爱和关心的知觉、流动的专注力,学会尊重所有那些使经验丰富而不是使它枯竭的东西,世界的丰富性才不致失掉。——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如果失去了感知世界的丰富性的能力,我们也就失去了好奇心,那向往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也许同样可以解释为何人在执著于某个局部事务时,会容易变得偏执、情绪波动巨大,并且时常感到迷茫和疲惫。
超越个人的存在
说到底,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领域,尽管科学上能够理解的现实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实,但如果仅仅只认定这是全部的话,恐怕生活会变得索然无味,想要看清心之所向也变得困难。而如果试着去体会多层次的现实,选择去相信某些神奇的存在,或仅仅是思考一下可能在背后推动着各种事件发展的超自然的力量或意志,感受一下某种深切的来自内心深处的召唤,生活方式也会变得丰富起来。
我认识一个人,当他感到心烦意乱的时候,会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让自己像盲人一样生活十分钟。那之后他便会很快地冷静下来。当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和挫折时,我们往往倾向于耀武扬威或是哀叹个人的不幸。但如果意识到或者承认了某种超越个人理性的力量的影响,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就像疫情以来,无数人更加深刻的领会到了这句话的深意:
一个人的命运啊,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因为有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一下子理解或看清的东西,我们和他人、和社会、和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和割裂。比如我们总是会觉得别人会十分在意我们的行为,而实际上除了自己没有人会一直盯着自己看,但这种压力会让我们的动作变形,感到不自在。而如果能够非常诚实地认同自我、表现自我,同时对自己与他人的相处与关系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就不太会出现这种扭捏了。所谓人类之光啊,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这种超越个人思维局限的消融隔阂的力量,是能够完全彻底地站在别人、社会整体、历史发展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智慧。
最后,我想说,能够意识到超越个人的存在真的是一件让人安心和能够放松下来的事情。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单纯的状态。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心存“同舟共济的谦卑感和能够做出有用之事的自豪感”的更加踏实和有方向的努力;并不是不思考,而是带着“对世界的丰富性的充分的感受力和好奇心”的更加深入和有益的思考。我相信自己一定还会从各种方面反复地重新认知到这一点,每一次,放下一些执念,去掉一些浮躁,最终将自己塑造成为自己心之所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