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早安Café的老朋友们,上午好☕️,这里是早安Café线上营业的第22天,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0:40⛅️。昨晚又和xx聊到深夜,有些话题反复提及,近日打算陆续整理这个过程中的思考。

人类对于优越感的渴望从未停止。

🧀“膜”与“小确幸”

如果你加入任何一个留学群里,但凡有一些人群之中的大佬,取得一些被普遍让人羡慕的成就,互相谦虚膜拜的声音伴随着焦虑的暗流便淙淙而生,这种焦虑感的延伸在知乎豆瓣各论坛等“高知聚集地”也甚为普遍。

一个稚嫩的,尤其是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十分顺利、安分、乖巧、进取的学生,没有过类似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不产生一些强烈的莫名的情绪波动。

这是来自某种精致而扭曲的心理氛围对单个个体的降维打击。

如果说小确幸是个人安全感内的幸福流溢,那么膜拜便是破碎的舒适区外的一狭缝隙。

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的老成而又理想主义的学生们,拥有自己的小圈子,相互插科打诨的朋友或是爱的深沉的家人,再如何觉得自己犯蠢或是失败,也依然有人能看到你的价值激发你的美好特质。善良是这里的基本原则,相互关心是相处之道,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在这里不是会被大肆宣传的作秀,而是每个人都习惯到隐形的细节。这样的环境,一切都舒适放松,快乐的门槛很低,确定的幸福感是实实在在地在眼角余光处不断闪现的。

与之相隔的另一番景象来自与小圈子外的大圈子的人的相处,那些见面会打招呼,礼貌而疏离的朋友同事们,或是网上常常共同分享信息的网友们,也许知道他绩点很高或是某种技能很强,但观察仅仅在局部,不曾深聊过人生,更不曾感同身受过类似的经历。这样的相处常常带着更强烈的主观臆断,嫉妒、自卑、厌恶等情绪会被夸张地放大,误会与嫌隙也往往更容易产生。美好的感情往往细腻克制,在模糊的一个身影上代入却十分困难。不了解不熟悉,所以不同情不真诚。让人膜拜的“超能力者”往往在这个圈子产生。

发现一个拥有着让人羡慕的技能或成就的“超能力者”,如同发现一朵惊世奇艳的美丽花朵一般,会带来一定的冲击感。我们能欣赏喜爱花朵却不总能欣赏喜爱“超能力者”,因为花朵不会给我们带来威胁感但“超能力者”会。很多时候这种感到威胁表现为一种自我认知的失调或是不舒适,但其本质上都是一种担忧和怀疑:如果都有了这样的人了,那我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在这种撕裂的价值认同下,膜拜不仅是一种虚伪掩饰,很多时候也是给自己的一条退路。

🥘他人即地狱

但归根到底,这种氛围本身就是扭曲的。不安和焦虑只会愈演愈烈,人们相互吹捧又暗地较劲,对优越感的追逐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不幸福的也只是自己罢了。

小确幸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疗愈或是短暂地自我肯定,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个人的心态。

某些讨论群里的现象只是这种偏执的心态的一种缩影:太在乎某件事,甚至将手段当作目的,占据了个人太多的注意力;追求完美,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以至于一点的不如意都如针刺般让人坐立不安,来自他人的碾压更是让人内心崩溃。他人的地狱不过是个体非要将自己与他人割裂出来比较的结果。

而如今校园里到处充斥着这种心态,甚至演变成为流行的价值观——非常贫瘠的价值观念,学生们很可能对周遭的一切变得毫无知觉,观念氛围让他们以为身边的事务都是不重要的,甚者似乎觉得连吃饭睡觉娱乐也是一种浪费,这也是他们感到寂寞和孤独原因。

🍵内心的平静

要想摆脱这种不断比较持续焦虑自卑浮躁的状态,关注更长远的卓越,体会和工作学习融为一体的感觉,最好的方式就是培养内心的宁静,即消除个人的杂念,没有贪恋,只是单纯地全心全意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虽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这种禅宗修炼多年才能达到的境界,但至少可以试着找到和矛盾的自己相处的合适的方式。如果是正烦恼于某种人生选择,不管是感情还是事业,优越感永远在诱惑,让人明知在旧道路上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却又无法割舍,迟迟迈不出脚步。他人的地狱,既是贪恋追求虚假的优越感,也是将选择的权利随意地交给周围的人,试图用群体的思想来替自己做决策,自以为走上一条“安全”的道路。

如果真正意识到观念不是静态的,它不是让人决定是要去奋战还是退缩的思想,而是会跟着人一起成长的思想。那么,重要的就不是当下对未来的预想,而是面对当前的问题,能否自己负起责任起来,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可以行动起来的解决方案,不企图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仅仅为下一步的考虑和转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