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早安Café的老朋友们,中午好☕️,这里是早安Café线上营业的第97天,现在是⏲北京时间中午12:05⛅️。

我青春期的纠结概括来讲,就这十个字:

别人的期待,自己的梦想。

这个别人小时候可以是父母,之后可能是老师、同学、朋友、爱人、领导、同事、亲戚甚至不太认识的人等等。这些期待可能穿着各种不同的外衣,有严厉的有温柔的,但归根到底都是绑架——别人通过绑架“自己”的行为,实现“他们”的想法。

如果一个人稍微懦弱一些,他可能很快就会顺从这些期待,也许他取得了某些在别人眼中不错的成就,但他本身早已迷失了自我,始终处于一种不知为何做这些事的惶惶之中。

年轻人在还没有深入广泛地和各种人打交道时,可能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当别人对你的评价时,首先取决于对方是什么人,其次取决于你们原本的关系,最后才和你自身努力展示的态度有点关系。

有些人也许顺从他们的期待似乎效果不错,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喜爱你包容你,你不管做什么决定都会支持你;有些人似乎不管怎么讨好都没有用,那是他们不管你怎么样改变都觉得理所当然。

我在FANCY中曾经提到,女孩子比较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从而失去了寻找真实自我的机会。实际上,人人都会恐惧他人的批评,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加到他一直非常认可崇拜的男神女神的微信时,他可能会在开心之余对发朋友圈感到非常紧张,会不自觉的思忖到底发什么对方才会喜欢。可是我们认为对方会喜欢的东西,如果不是来自真实的自己,最终只会带来谎言和负担。对方关注你,就是希望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想尽办法地迎合往往南辕北辙。

其实,做人要有这样的自信:

成为真实的自己,爱真实的自己,别人也会爱真正的你。如果别人不能接受你不好的一面,那么他也不配拥有你好的一面。

在和他人的相处时,我们总是不免的要接触到他人的期待,同样的,我们也会对别人产生期待。

那天我和xx讨论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即*“怎么说明不干涉他人比干涉他人更合理?”*

父母期待我未来回国工作,而我认为如果有好的机会也可能留在国外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我只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决定自己做的事情,而父母的价值观里包含的期待会想要干涉我们,我的诉求和委屈是合理的。但实际上再仔细想想,我们要求父母不干涉我们,实际上也是对父母的一种要求或期待。凭什么我们的要求就更合理呢?

后来,老爸和我讲了爷爷给他调档案决定他工作的故事,我突然就意识到,做自己,一直是人类的一种深层追求,即对自由的渴望。那么从这一点出发,在对方有自己明确的意志的情况下,不干涉他人应当是比干涉他人更合理的,而这同时也要求我们明白:我们自己想要成为别人的自己,其他人也会想要成为他们自己,那么我们也不能要求别人成为我们想要他成为的样子。

父母期待我回国工作,我拥有决定自己未来职业的自由,但父母也有表示不赞同不理解的自由。有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的选择,而是我们不敢面对选择所要付出的代价。我们不能既想要拥有追求自己梦想的好处,又想要别人的期待与自己的梦想一致的好处。

处理好别人的期待和自己的梦想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学会分清楚不同客体之间的界限。别人的期待是别人的感情,自己的梦想是自己的目标,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有他们的自由,我们听或不听如何反应有我们的选择。成年人的不成文规则里有一条是这样说的: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和体谅别人中间寻求一种平衡。

而想达到的这种平衡,第一步就是理解,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